阿里新制造工廠來了,制造業將如何發展?
9月16日,阿里巴巴公布新業務,沉淀三年的“新制造”樣板“犀牛工廠”正式于浙江杭州亮相。
“犀牛工廠”從服裝業切入,通過阿里巴巴平臺上沉淀的消費行為,為淘寶、天貓商家提供時尚趨勢預判;同時,借助阿里巴巴數字化能力,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將行業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單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質的生產選擇。

“犀牛工廠”的登場,意味著自“新零售”之后,阿里巴巴“五新戰略”再下一城。此次,阿里巴巴將數字化能力輸入工業制造,涉水實體經濟的改革深水區,挖掘工業新潛力,緩解中小服裝企業庫存壓力,降低創業門檻,敏銳響應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需求。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的“五新戰略”。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如今已走入尋常百姓家,而經此一役,新制造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那么究竟是什么是新制造呢?中國的制造業下一步究竟將會怎么發展呢?
我國制造業長期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資源分布不均、孤島化閑置化現象嚴重,制造資
源存量規模沒有發揮應有效能。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和
工業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以生產導向為主的發展模式逐漸演變為以用戶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制造業開始由大規模生產模式向面向用戶的個性化服務模式轉變。
在此基礎下,云制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開始被提上轉型的日程,也將會成為接下來中國各大中小制造企業的發展趨勢。
云制造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作為技術手段,將互聯網上的計算、數據、應用等信息資源變成面向廣大用戶的動態、可伸縮的虛擬的云資源;根據用戶需求組織網上資源為用戶提供各類按需制造服務,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等技術運用于工業制造領域并進一步向流通、消費等領域拓展的產物。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不均衡的問題。通過云制造就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解決這個問題,云制造以互聯網和物聯網為支撐平臺、按用戶需求組織網上制造資源、為用戶提供各種制造服務,從而為中小企業制造全生命周期過程提供可隨時獲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優質廉價的各類制造活動服務,完成制造類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節省整體的研發、管理、加工等費用,盤活我國中小企業的制造資源的整體存量。阿里的犀牛工廠恰恰就是云制造的其中一種。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當前云制造用戶主要集中在互聯網、交通、物流、金融、電信、政府等領域。近年來,各行業數據量激增,更多領域開始利用云技術挖掘數據價值。

其中,裝備制造業占比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主要是由于數字化極大地提高企業上云的效率。
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數據是裝備制造業智能化的基礎,在工業 4.0 時代,數字化浪潮驅動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上云,助力制造業向智能服務轉型,從而獲取增長新動能。由此可見,未來云制造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