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說工廠留人比招工難?中國制造業要“轉型”?
說起中國,很多人都會想到“制造業大國”這樣的字眼,21世紀初的時候,智能手機還不太普及,中國自主研發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但是由于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智能手機很快在國內普及開來,為后來互聯網迅速在國內鋪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提到中國的制造業,很多人都嘖嘖稱贊,認為中國“世界工廠”的稱號,是經過了長期發展而來的,并非空有其名。
而中國制造業的早期發展,得益于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當時,中國的制造業憑借其人口紅利,吸引了大量的工廠前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目前,中國的制造業已經相當成熟,技術、設備、人才,都位于世界領先地位。
東南亞一些國家,看中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想要“粘貼復制”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于是開始降低條件“招商引資”。也確實有不少企業看中東南亞這些國家的人口紅利,以及相對低廉的成本投資,于是紛紛表示想要把自己的工廠遷往這些國家,其中不乏一些在中國已經發展姣好的工廠。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這條道路并不通暢,東南亞這些國家的人口多、成本低、扶持力度高,但是勞動力技術并不成熟,和中國已經異常成熟的勞動力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于是去年,不少遷出中國的工廠紛紛“后悔”,表示想要回來。
中國制造業現狀——“招工難”
不過,強大的“世界工廠”,其實也在面對著一種發展窘境,那就是“招工難”。目前很多工廠都表示根本就“招不到人”,目前工廠里的主要支柱力量是來源于70后和80后,90后的身影已經不常見。而在眾多的老員工中,也會有一部分堅持不住的人,想著要離職,這樣一來,工廠里的員工就更少了。
就像是去年,我國制造業技術人才數量短缺(車工、焊工等),如今這一現象也沒有明顯好轉,用人短缺的背后真的是“招不到人”嗎?
究竟是“招工難”還是“留人難”?
其實在工廠中,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員工進入,但是往往沒有幾天,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就會選擇離開,專家也表示:與其說制造業是“招不到人”,倒不如說是“留不住人”。
工廠留不住人的原因主要還是和工作環境以及待遇有關。上世紀80年代左右,家家戶戶都以進工廠工作為驕傲,當時可謂是“一位難求”,如今大家紛紛扎身進入辦公大樓,卻再也沒有想要掙擠著進入工廠。一方面是因為這二三十年,工廠的工作模式和工資待遇,和外界環境的發展相比,基本上沒有明顯的進步;另外,進工廠上班還會讓人覺得很“沒面子”,不如在辦公室“體面”。說到底,制造業不進步,年輕人還是更愿意去發展較好的地方去。
中國未來的制造業將何去何從?
制造業招不到人,那么未來將會何去何從呢?也有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制造業的未來感到擔憂,因為“機器人未來有極大可能是要代替人工的”。互聯網數字化不斷進步,使得制造業在下一步的轉型中,不得不考慮“機器代替人工”。所以,即便是現在工人不愿意留在工廠,但是未來也并不會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如果非要說影響的話,機器雖然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但是對于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需要人腦做出分析的工作,機器恐怕不能勝任。這也就是說,未來,普通勞動力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技術人員應該會越來越“吃香”。
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用工荒、留工難是一大問題,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制造業的轉型和改革并沒有突破性的表現。目前來看,年輕人不愿意進入制造業,與其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和上班空間有著很大的關系,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自由的工作。
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在哪里?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以及智能方向的轉型,將會是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必須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才是十分重要的。大家認為如今中國的制造業,是因為“招不到人”,還是因為“留不住人”呢?
上一主題: 制造業企業500強利潤增速下滑近20%,其中27家企業虧損
下一主題: 阿里新制造工廠來了,制造業將如何發展?